炒股证券公司哪个好
1. **选择正规券商:**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的券商,确保资金安全。
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随着今年7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国创新药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上海、浙江、天津、山西、黑龙江等多省市以《实施方案》为指引,密集出台了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若干举措或征求意见稿。此前,北京、珠海、广州等也已出台相关政策。
这些从中央至地方的支持政策,全面覆盖了药物研发、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及投融资等多个环节,为创新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发力,以及药品审评审批、医保支付等相关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和产出均居世界前列,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数据显示,我国批准上市的1类创新药总体呈增长态势,2023年为40个,远超2022年的21个。今年以来,多地迎来创新药收获期,重庆、济南等地均有首个创新药上市。
而创新药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数以万亿资金的接续投入。当前医药产业正面临“投资寒冬”的挑战,在期待全链条政策扶持的同时,业界更呼吁“耐心资本”的助力,以破解融资难的困境,为创新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信号持续释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作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一。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等方面也多次提及“创新药”,并明确提出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政策出台的速度远超市场预期。仅一个月后的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多个省市已制定出台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举措或征求意见稿,另有部分省份已起草文件或正在研究中。
10月中旬,天津、浙江两地先后发布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或创新药械发展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在省级层面已经完成意见征求,目前正在委内进行讨论。”日前,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处人士向记者表示,浙江省高度重视创新药械发展。
对创新药发展的支持,还不仅限于政策本身。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近日还就“创新药全链条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研究”进行公开采购,预算金额为100万元。
对此,前述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人士告诉记者:“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后,需要配套一些项目支撑,该研究项目就是专门为政策制定而立的项,以支持省内的重大项目。”
创新药也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按照省里的要求,已起草了相关文件,目前正在走流程。”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发展处人士告诉记者,该省提出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28个重点产业链,其中就包括生物医药产业。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记者,各地陆续出台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物发展的政策,从基础研发端提高研发能力到审批审评端不断加快审批,从医保支付端到医院准入端,从投融资前端国有基金扩大投入到后端IPO的开放,总体来讲,将对创新药发展一定会带来积极效应,但是这些效果的显现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
“比如国有基金投资是长周期的,未来是否能有一些超常规政策落地,再比如,今年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标准怎么定,国资投资试错决心有多大,这些都会影响医药产业信心的恢复。”金春林说。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对创新药研发端“真金白银”支持的力度可谓空前。
比如上海市提出,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对由上海市注册申请人开展国内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出的1类新药,按照规定对不同阶段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的40%,最高分别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支持。
天津市提出,对天津市注册申请人开展国内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新药、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新产品,经评审,择优列入科技计划项目,分级分类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500万元、1500万元资助。
黑龙江省提出,对生物医药产品完成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按照类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创新药肯定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支持的方向。”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实施方案》全文尚未公布,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创新药是一个需要资本持续投入的产业,此次国家提出加大中长期投资支持力度,指导国有投资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项目予以精准支持,鼓励中央企业利用创业投资资金更好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等政策,将进一步驱动医药产业加强源头创新。
融资难亟待破局
政策层面对创新药强有力的支持,让生物医药企业倍感振奋。
“国家和地方支持政策的快速出台,将极大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尤其是中央提出要统筹用好投融资之类的政策,对创新药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河南知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微医药”)董事长王玉桥向记者表示。
知微医药是地处河南省新乡市的一家初创生物医药企业,经过八年的科研攻关,其自主研发的抗淋巴瘤1类创新药BTK(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M471-1日前正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这也是河南省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批准的抗肿瘤1类新药。
王玉桥告诉记者,BTK抑制剂TM471-1的分子结构为全球首创,且临床前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毒副作用小、药效好、能穿透血脑屏障等优势。这意味着其成药风险极低,一旦上市,未来将能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甚至有望成为Best-in-class(同类最佳)。
据了解,BTK靶点是当前全球最热门的抗癌靶点之一,BTK抑制剂被用于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的治疗。据估计,BTK抑制剂赛道全球市场超千亿美元。而在中国,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王玉桥认为,目前全球上市的BTK抑制剂有6款,但其所覆盖的适应症却有大量空白,BTK抑制剂TM471-1采取差异化的临床策略,主攻已上市产品未覆盖的淋巴瘤领域和自免疾病,将极大惠及患者。
除此之外,知微医药也在积极进行BTK抑制剂在罕见病和其他自免疾病的中美双申报,目前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针对多发性硬化症适应症的临床申请,近期有望获得批文;治疗荨麻疹的适应症研究,也计划在今年年底申报临床批文。此外,其多靶点抗癌新管线,对标第二代不限癌种靶向药TPX-0005(瑞普替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期拟向海外专利局提请专利申报。
然而,一边是被看好的成药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边却是知微医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找钱”。
“公司在初创时没有积极寻求外部融资,在发展关键期又遭遇三年疫情和资本市场趋冷,因此一直没能成功融资。”王玉桥坦言,资本市场认为BTK抑制剂赛道拥挤的误解,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
据了解,知微医药前期已投入了约1.5亿元,主要依靠64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和企业内部募资,随着BTK抑制剂TM471-1进入临床试验,未来至少还需要再筹集3亿—5亿元资金,才能推动新药上市,造福患者。
事实上,药企对全链条支持政策的渴求背后,正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
金春林向记者表示,当前整个医药产业进入了“资本严冬”,尤其创新药更是进入投融资的低谷。
“这和疫情后全球经济下行密不可分,也和创新药本身的状况有关。此前在融资一级市场中,很多创新药企的估值被抬得过高,当后续创新程度不足时,这些药企在上市后就难以支撑起如此高的估值,股价就会一路下滑。”金春林分析称,这让资本市场在本就不景气的情况下,对创新药的投资更为谨慎。而创新药研发端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资金持续投入,资金短缺迫使企业不得不牺牲长期回报,出售研发管线,整个行业因此陷入低迷。
他补充说,上述因素再叠加2023年IPO的收紧,让创新药进入了比较艰难的时刻。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投融资形势的变化。医药魔方的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金额2020年为869亿元、2021年为877亿元,但2022年就锐减到433亿元,2023年进一步降为309亿元。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毕井泉今年年初曾公开表示,生物医药融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很多生物医药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
进入2024年,这种状况并未明显回暖。记者日前从医药魔方获得的数据显示,在创新药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为223.91亿美元(海外196.26亿美元,国内27.65亿美元),同比上涨15.3%,中国则同比下降24.2%。
钱从哪里来?好消息是,作为河南省新乡市唯一一家从事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河南省、市、区三级政府对知微医药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
王玉桥告诉记者:目前,新乡市高新区主管的嵩山高投领投的1000万元资金已走完了投委会表决前所有流程;新乡市国资和凤泉区成立的凤泉湖基金欲投500万—1000万元,也正在调研中。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支持、政府基金领投,能带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临床急需创新药的投资力度。”王玉桥说,按照公司的计划,若融资顺利,计划2029年启动IPO,公司估计预计将达到40亿元的规模。
行业呼唤“耐心资本”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国际上一直有“三个十”的说法,即成功研发一款新药通常需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大约10亿美元、仅有10%的成功率。
“除了医药巨头能独自承担研发、临床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外,绝大多数创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都需要各种资本一轮接一轮地持续投入。”王玉桥说,创新药研发是一个持久战,更需要耐心资本的持续助力。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及耐心资本,要求“壮大耐心资本”。今年9月,国常会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目前,国有资金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1.2%。而近年来,国资已逐渐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的主导力量。
记者从医药魔方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医疗领域投资的TOP10中,有国资背景的机构占了大多数。
金春林表示,创新药发展还需要靠国有资本推动,但只有建立长线考核机制以及容错机制,才能让国资变成“大胆资本”。
“药物研发往往‘九死一生’,确实很容易造成投资没有回报。如果没有容错机制,国有资本要么不敢投,要么投了也是三五年就要出来,这样的话,其实很难把创新药产业真正带动起来。”金春林坦言。
但国资落地并不容易,受到传统国资考核体系制约,很多国资创投基金对创新药投资会更加慎重,往往不敢投、怕投错。
“政府基金有统一的考核和约束机制,投资周期一般是两三年就见效,且能安全退出,但创新药的研发和成药规律决定了投资周期不可能是两三年、三五年。”广东一位医药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和一般的高新产业不同,创新药是一个收益极高同时风险也极高的行业,应该允许政府基金“试错”,而不是遇到创新药就不敢碰。
记者注意到,多地已出台的举措或征求意见稿中,都明确提出要发挥国有基金作用。
北京市提出,用好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一批有重大潜在产值贡献的创新药械、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领域产业项目落地并实现产品快速上市。上海市提出,发挥国有投资基金作用,加强市、区两级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产品扩大市场规模。
浙江省也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支持省级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创新药械发展专项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药发展。研究设立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带动有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收并购投资。
对国资出资的考核,各地也在政策中展现出了包容姿态,强调了“容错机制”。
上海市提出,研究建立国有基金被投项目长周期考核和容错机制。浙江省提出,支持国有资本加大新药投资力度,对未达预期的新药投资,依法依规予以容错免责。
这些举措,无疑为国有资本支持创新药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宽容度。
一位省级发展改革委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从导向上看,国有资金正在向耐心资本转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炒股证券公司哪个好,由于政府投资受到法律严格规定,必须经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及合法性审查等流程,这使得政府投资很难完全与企业需求保持实时同步。尽管如此,政府基金可以通过设立一期、二期等连续分阶段的方式,不断推进其投资进程。